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关于素质类培训的一点儿不成熟建议

2023-08-01 07:59:44 腾讯网

关于素质类培训的一点儿不成熟建议

素质类


(相关资料图)

最近《封神》花絮看得挺上头,讲当时海选了一帮刚20的年轻人,封闭两年,给他们上各种课,包括健身、游泳、骑射、先秦文化史、表演等,演谁不确定,边上课边观察。

不少小伙子当时很纠结,因为用两年青春赌一个不知道会不会红的角色还是需要掂量的。但也有人留下了,不为别的,就觉得能上那些课就挺好的。

看多了咱们鸡娃圈里戴着眼镜面色深沉的小胖子和小瘦子们,冷不丁看这种很有朝气的骑马射箭,也很羡慕,后悔没有从小给孩子坚持下来某项才艺训练。

其实海淀像我这样的父母不少,自己当年除了学习啥也不会,对音体美统统不感兴趣,幼崽时还跟风给孩子报过几个班,后面年级高了时间一紧,果断砍掉,全力语数外。

当然也有不少家长自己当年啥也没学,长大了觉得很遗憾,就给孩子报了数不清的素质培训班,忙到四脚朝天儿。到了高年级下不了决心砍哪个,也是各种纠结。

经常有粉丝来问我的意见,各种棋类,各种乐器,书法美术,各种体育项目,问我留哪个好……

具体项目无法指导,只能说一个总的意见——低幼期多尝试,小中期减课,最终留一个体育,一个艺术。实在时间紧张,只留体育。

解释一下。

就是说呢,如果娃还小,爹妈有钱有时间,还是可以尽量多尝试一些类型,观察下孩子的天赋在哪里,或者退而求其次,看看兴趣在哪里。

当然了只要你把娃送到机构去,所有培训老师和助理都会围上来,昧着良心赞美你家孩子的资质。

哎妈呀,这孩子腿咋这么软?天生就是吃舞蹈饭的啊。

我的天!孩子的画太有灵性了,你看到没有?

我们家中班时上过几十堂舞蹈课,慢慢发现还不如刚来试课的小孩节奏感强,四肢各跳各的,拙劣极了。但老师还脸不红不白地夸赞骨头软,让再坚持坚持,或者再加课。

算了,骨头软,我们补钙就行了,遂退课。

选择过程中,还要着重考虑家近,山迢水阔的不容易坚持。比如有阵子我们上跆拳道,那个教练特好,要求严格,孩子打得也算有模有样,咔咔踢板子。

但离家远,后来真的是觉得接送太麻烦了,有次大冬天的过天桥,雨夹雪,一走一脚滑,拽着俩娃,我的天,哪受过这个罪,就停了不去了。

所以其实一切的一切,都是看父母能不能坚持吧。郎朗他爸要跟我这么不能吃苦,郎朗现在不好说在哪儿摊煎饼呢。

另外孩子在试课过程中,慢慢肯定也会展现出对特定项目的兴趣。咱们只说兴趣,不说天赋,因为音体美对天赋的要求,只会比数理化更高。

在这里也劝各位一句不要心存妄想,学呢,就当个乐子,当个素质,将来有场合表演下,没场合自娱自乐下,千万别想着走专业路,也别想着靠这个升学。

因为艺术这东西,一是比奥数还吃天赋;二是比奥数路还窄;三是最后需要搭上大量金钱。即使这样,也未必有个正果。

体育倒还好些,毕竟是竞技类的,成绩说话。艺术的话,一首曲,谁弹得更好?一幅画,谁的更艺术?一支舞,谁更有表现力?谁说了算?那猫腻就多了。

所以素质类的东西呢,学,就别报着太高奢望,你就当是给娃提高素质的,那可以。升学要指望这个,到时候你得急死。

年年都有管弦乐团首席这号那琴的,到了小升初才发现,这里面也得占坑,也有门道,而且数量极少,还耽误了学习。

说起耽误学习,乐器啥的确实特别吃时间。除了去上课,每天回家还得练。一天不练手生脚慢,两天不练功夫减半,三天不练成了门外汉。

多大天才,这东西也是熟能生巧,指望随便上上课就啥都会了,那是不可能的。

随着年级升高,课内语文强度上来了,课外数学强度上来了,小升初如剑抵喉,很多家庭开始为怎么安排时间手足无措进退失据。

反正这些东西都自己想好吧,奥数和钢琴兼顾的孩子见过,少,奥数跟合唱兼顾的倒是看过一些。或者小时候多练练,大了减课减强度,会总比不会强。

我确实还是挺后悔没给孩子弄个乐器啥的,老二时常埋怨我,说我啥也不给坚持,搞得她们现在啥才艺都没有,说自己很想学个乐器,比较倾向于古琴古筝那类的。

都是叶公好龙吧,真练上了就不干了。

跟艺术相比,我觉得体育是真的应该从小好好搞搞的。坚持搞一个项目,一直搞,最好是球类。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网球、乒乓球,都特好。

不必带任何功利心,就是坚持,只要能坚持,体育就会带给人太多东西——强健的身体,美好的体型,坚强的意志,不服输的斗志,充沛的精力。就是看着就有活力,不是白斩鸡。

不用担心没天赋,人菜瘾大是最好的,只要坚持练,体育总能带给人正能量。读书和体育,是可以让人受益终生的东西。

我坐在空调房里,喝着速溶咖啡,吃着过期的老款爆米花,叭叭码下了上面的字。其实,我啥体育项目也不会,爬5分钟山就会嫌累。

我姑娘也不会,我姑娘也嫌累。

纸上谈兵,大概说的就是我这种人吧。

图片 | 网络截图

标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