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河源和平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5平方米

2023-08-08 23:45:29 南方Plus

日前,河源市和平县灯光球场正式投入使用,改造升级后的灯光球场焕然一新,不仅为群众提供了更优质的健身活动场地,也进一步拓宽了公共文化阵地补齐民生短板;这是和平县健身场地建设如火如荼、逐渐完善以场地设施建设为主的全民健身格局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和平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为群众健身提供更加便捷优质的服务,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以场地设施建设为基础,开辟和平体育新舞台,掀起全民健身运动热潮,促进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

目标:打造优质文旅体服务圈,让群众享受文旅体融合成果


(资料图片)

“如何满足群众运动需求,践行全民健康理念,成为和平县的重要课题。”和平县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为此,和平县按照“15分钟生活圈”的目标,配套建设文化活动中心、体育健身场所,并结合住宅小区建设,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篮球场、儿童活动设施等,为广大群众提供了日常运动场所。同时,为最大限度满足广大群众健身需求,多年来,和平县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全年无假日免费开放制度,为群众健身休闲提供了舒适便利的场地。

此外,围绕“15分钟社区文化服务圈”“15分钟健身圈”的目标,和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实施基层文旅体设施扩面提升工程,建设了一级标准的县文化馆、图书馆,对村级综合文化站进行提质增效,增设移动自助图书馆、打造文旅融合服务中心、馆前体育场、和平县全民健身广场,改造灯光球场等文旅体设施,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优质的文旅体服务圈,让群众享受文旅体融合成果。

举措:完善体育基础设施,为群众提供全民健身新平台

一个七人制足球场、两个篮球场、一个门球场、一个气排球场和一个广场舞场地,并建有更衣室、厕所、医务室等配套设施,这是改造后的和平县灯光球场。据介绍,该球场建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一个田径场、一个足球场,是县城老城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着许多群众的记忆。

去年,和平县对灯光球场进行改造及建设停车库,最大限度利用现有空间,缓解灯光球场周边片区停车难问题,并恢复原有的运动功能,让老城区群众享受更加优质、便利的文体设施,为承办县、镇、村级篮球赛事提供场地,促进全民建设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

除此之外,和平还着力推动建设和完成多个公共体育健身场所,为群众提供全民健身新平台。

位于阳明镇的和平县全民健身广场,是和平县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点项目之一,该项目总用地面积6973平方米,主要建设有足球(5人制)、篮球、排球、室外乒乓球、羽毛球场地及室外健身、儿童娱乐区域。目前项目已全部完工,免费开放使用后,将有效地满足县城群众散步、运动等休闲需求。

位于阳明镇的和平县福和文体广场是深圳福田(和平)产业转移工业园配套服务设施,项目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园林建筑、运动休闲场地、文化景观设施、儿童老年人活动设施等,解决了和平县缺乏大型公共体育健身场所的问题,提升了产城融合水平。

围绕“百千万工程”,和平县正聚力资源整合、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着力推动贝墩、彭寨两个镇的社区体育公园建设,丰富两镇群众的生活,切实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要达到平方米。目前,和平县的体育场地面积达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平方米,已超国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标准。

现象:健身场所惠及群众,激发全民健身运动热情

7月14日,一场精彩的足球比赛在和平县灯光球场新建的足球场上演,呐喊声、助威声此起彼伏,球员们激烈拼抢、配合默契,传球、突破、射门……一系列动作行云流水,不断将比赛推向高潮,赢得观赛者阵阵喝彩声。

走进和平县的灯光球场,处处可见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身影:足球场上青少年挥汗如雨,篮球场边喝彩声不断,门球场上中老年人身姿矫健……

对于和平县来说,崭新的足球场上铺设了绿油油的草皮,标准的制式球门,较为完备的围网和灯光系统,吸引着更多青少年逐梦绿茵。每当有青少年参加的足球比赛,球场周边总是人声鼎沸,裁判的哨声、教练的呐喊声、家长的鼓励声和朋友的呼唤声交织在一起,谱成一部热闹、欢快的交响曲。

《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提出,要构建多层次多样化的赛事活动体系。随着农村体育设施的完善、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参加体育锻炼、组织体育赛事的热情日益高涨,许多乡村开始探索举办“家门口”的体育比赛。

“营造浓厚的运动氛围,首先要有场地,有了场地,以赛促学,以赛助宣传都有了基础。”和平县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办好赛事不仅能提高体育场地设施的利用率,还能带动更多人参与体育锻炼、关注体育赛事。当前,除了让改造完成的球场将乡村人才“引进来”,更要探索把好的体育技能“送出去”,除了让县城的球场承办镇、村一级的篮球比赛,更要探索如何像“送技下乡”一样,把好的教练人才送到村民家门口。

机制: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体育设施安全惠民

7月13日,在长塘镇生态体育公园,一场青少年足球公益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本次公益培训主要面向长塘镇11周岁以上青少年,招募热爱足球运动的青少年,培训时间1个月,参训学员无需缴纳任何费用。参训期间,长塘镇的青少年将得到专业球员的技术指导。

长塘镇生态体育公园是该镇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而建设的专类主题公园。该公园总面积约6000平方米,规划布局有一个200米环形塑胶跑道,两个塑胶标准篮球场,一个7人制足球场,一个停车场,一个羽毛球场,一个乒乓球场,一个儿童活动区,一条健身步道。自于2022年1月竣工投用以来,满足了全镇各年龄阶段人群的休闲运动需求。

为建立健全公共体育设施的管理与维护制度,给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捷、舒心的体育设施,和平县将对体育场馆实行项目化管理机制,结合实际制定维护保养方案,形成管理运行长效机制。

该县文广旅体局牵头会同有关部门不定期对县城和乡镇公共体育场地及设施开展各项督导检查,严格按照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工程进度、场地维护、活动开展等方面开展督导,并对安装质量、安装地点、地面材质、对外开放等方面开展全面检查,对使用年限到期的旧器材更新开展现场督查。同时,根据检查结果安排维修人员及时维修,县文广旅体局还将安排工作人员再次核查维修成果。“在乡村体育发展过程中,要在规划、建设、运营、维护等方面不断加大投入,解决体育发展‘最后一米’的问题,为群众提供公平可及、服务便利、运行高效、保障有力的体育设施。”和平县文广旅体局有关负责人说。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标签: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