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热点 >

钱钟书说杨绛啥啥都好,就是书法咋练都不行,书法真的是天赋?

2023-08-19 10:21:51 腾讯网

钱钟书说杨绛啥啥都好,就是书法咋练都不行,书法真的是天赋?

钱钟书和杨绛

杨绛晚年立志练字,用功颇勤,她请自己的先生钱钟书当书法老师,每天坚持交作业,以杨绛的才情和自律,竟进步缓慢,最终也只是写得工稳仔细而已。连钱钟书都叹道:“尔聪明灵活,何作字乃若此之滞笨。”

杨绛书法


(资料图片)

民国公认的大才子、大学者胡适,对自己的书法十分不满,他曾刻意用功上进,但在同时代的文人圈里依然不算字好,顶多能算有些味道。

胡适书法

这两位都属人中龙凤,文采风流足以令世人仰望,若说天资聪颖,世上几人能比。可就是练不好字,说也奇怪!难道书法需要特殊的天资吗?

一、天资和用功缺一不可

项穆在《书法雅言》中专门写了资学一篇,论述天资和用功在书法学习中的作用:“书有体格,非学弗知。若学优而资劣,作字虽工,盈虚舒惨,廻互飞腾之妙用弗得也。书有神气,非资弗明。若资迈而学疏,笔势虽雄,钩揭导送,提抢截拽之权度弗熟也。所以资贵聦颖,学尚浩渊。”意思是说,如果认真学习而缺乏天资,那么写字虽然工整,却没有回环飞动的美妙;如果天资高迈而用功不足,那么虽然笔势雄强,用笔却不能娴熟。所以既要有聪颖的天资,又要有深湛的功夫。

书中还例举了古代善书者天资和用功的情况:“盖闻张、钟、羲、献,书家四绝......逸少资敏乎张,而学则稍谦;学笃乎钟,而资则微逊。伯英学进十矣,资居七焉。元常则反乎张,逸少皆得其九。子敬资禀英藻,齐辙元常,学力未深,步尘张草。”是说与张芝相比,王羲之的天资更为聪敏,而功夫则稍逊;与钟繇相比,王羲之的功夫更深,而天资则有一点逊色。张芝的功夫能达到十分,天资七分。钟繇与张芝相反。王羲之的天资与功夫都能达到九分。王献之的天资与钟繇相当,功夫却不及张芝。

王献之书法

通过项穆的论述可以看出,天资和学力都很重要。古代杰出的书法家都有超凡的天资和深湛的功力。到清代,梁同书《答张芑堂书》说:“书有三要,天分第一,多见次之,多写又次之。”将天资放在学习书法的首位,又具体说明了学习书法用功的方法,即多见、多写。

在古人看来,学习书法天资是极为重要的,缺乏天资的人即便再努力也无法到达金字塔的最顶端。如此说来,天资差就要放弃练字了吗?当然不是,如果不以历史上的顶级书法大家为标杆,即使天资差一些,通过刻苦努力,也可以脱颖而出,这类励志的例子并不鲜见。

明代的文征明,少时并不聪明,科考屡试不第,字更是写得一塌糊涂,老师经常将他的字列为三等,这使他大受刺激,发奋练字,从基础的识字课本《千字文》练起,每天练十遍,达到上万字的规模。同时,文征明还养成了一个极好的习惯,“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只要是给别人写字,有一点点不如意,就撕掉重写,做到精益求精。后来他的书法名扬海内,都源自他的用心和刻苦。

文征明书法

近代时期,大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最早写字刻板呆滞,陈独秀批评他的字“其俗在骨”,他谦虚领受,从此浸淫古帖,广收博览,涤除俗气,终于成为20世纪影响力巨大的书坛大家。谢稚柳先生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陆维钊评沈尹默书法:“沈书之境界、趣味、笔法,写到宋代,一般人只能上追清代,写到明代,已为数不多。”

沈尹默书法

这两位的天资都不算高,但贵在用心专一,持之以恒,终于摘得硕果,即便没有惊人的逸才,他们的成就也无愧前贤了。

二、名师的指授极为重要

除了天资和用功,最重要的莫过于名师的指授,古代书家大多师承名家,极少有自学成才的。甚至在某些书论中,还明确罗列出了书法笔法传承的谱系。

晚唐张彦远《法书要录》收所《传授笔法人名》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

笔法传承谱系图(局部)

在这里,书法的笔法同武功秘籍一样,不是随随便便传的,这就给笔法罩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其实这道理也很简单,在古代学习资源匮乏、信息封闭的条件下,一般人很难看到前代书法真迹和拓本,而这些书作和拓本大多是家族内部代代相传、极为珍贵,往往不轻易示人,所以大多是父子相传或亲戚相传。

王羲之与王献之、欧阳询与欧阳通、苏轼与苏过、米芾与米友仁、赵孟頫与赵雍,父子同为书家的例子在历史上有很多,再如王献之传外甥羊欣、虞世南传外甥陆柬之、陆柬之传侄子陆彦远、陆彦远传外甥张旭,像这样舅甥或叔侄相传的也不在少数。

当然也有师徒相授的情况,但名师可遇不可求,即便遇到了,如不是朝夕相处,现场观摩老师挥毫,也无法学得精髓。所以古人才会不远千里拜师求学。颜真卿辞官求学,拜在张旭门下,朝夕观摩,终有所悟。怀素“担笈杖锡,西游上国”,寻访名师,得到颜真卿的指点,遂悟书道,草书绝伦。

颜真卿书法

近代如沈曾植与王蘧常、康有为与徐悲鸿、黄宾虹与林散之,也都是师徒相授。这些前辈本来都勤奋好学,天资又高,再加上有名师的指授,自然成就极大。没有名师指点,仅凭努力虽也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但很难达到较高的境界,凡是在书法史上有影响力的书家,几乎没有自学成才的。

三、字外的功夫大有裨益

书法自古只是文人余事,并非单独发展起来,它依托哲学、文学、文字学等,用多变的线条表现人的精神,王羲之的《兰亭序》,首先是一篇哲思深邃的文学佳作,因它以书圣之手写成,故而以书法之名流传千古;颜真卿出生在儒学世家,他一生践行的是儒家的道义,他的字正气充盈、清雄伟岸,是随他的人格而天成的;苏轼是一位有政治理想的文学巨匠,书法只是他诸多绝艺中的一种。

苏轼书法

简经纶在《书法漫谈》中谈到:“盖字本为文人之末技,而书字之本,在能书外求之,乃称上乘。”所以古代的书法大家都有哲学、文学、音律等各方面的修养作支撑。书法是一个载体,一个人如果没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爱好,这个载体就是中空的。外包装再精致也只是外包装而已,永远代替不了包装里的干货。所以学书法要特别注重字外功的培养,人品要高尚、学识要渊博、情趣要高雅,这样写出来的字才不俗。杨绛和胡适的字虽然技法不完美,但高雅有味道,就是因为他们的内在修养高于常人。

文史君说

虽然成为书法家极为不易,但我们一般人要想把字写得端正美观,只要肯下功夫,是完全没问题的,大部分人觉得练字难是因为不愿意坚持,方法不当。当然,练习书法一定要趁早,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再想改就要花大功夫。

参考文献

张彦远:《法书要录》,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年版。

《历代书法论文选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版。

《民国书论精选》,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宋长青)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

标签:


        
精彩推荐